瞄准绿色能源产业,青岛不断迎来“大块头”项目的加持。
眼下,位于西海岸新区东部海域总投资390亿元的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即墨区东部海域总投资超30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正进行用海、用地手续论证,力争年底前开工……
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重点项目名单的东方电气(600875)风电装备制造项目,亦是其中之一。
据悉,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产业项目已签约并完成选址。
看似只是一个新能源项目的背后,其实是青岛着眼于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强链固链的关键布局。
城市心观察第1148期
撰文/冯亚楠
项目什么来头?
“双碳”目标下,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为代表的海洋新能源已成为沿海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
与此同时,在青岛着力构建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视为要突破发展的新兴产业重点培育。
之所以定位突破发展,莫过于青岛所拥有的海洋资源禀赋。
深谙自身长板的青岛也在着力构建以海上风电为主体,光伏、氢能、储能、海洋能多能互补、耦合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在此过程中,布局基础设施项目,是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的关键一步。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青岛全力推进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产业项目落地的重要原因。
作为青岛唯一引进的风电整机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产业项目已签约并完成选址。
据悉,该项目计划分3期投资建设,一期规划建设年产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主机整机制造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早在今年5月,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便在即墨区正式成立,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风力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电气设备修理等多个领域。
该公司由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发电设备供应商——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要知道,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东方电气拥有中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中一流的综合技术开发能力。
其北方总部项目将设立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想必也会聚焦大型化风机研发、智能运维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攻关,这样将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卡脖子”技术。
对于城市来说,获得头部企业的重仓不仅仅是短期的扩投资稳增长,更在于其落地后在整个产业版图中带来的创造、引领和集聚力量。
回过头看,将具备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海上风电机组研发制造能力和风电全产业链能力的东方电气引入,也是青岛加速提升绿色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项目背后的千亿级产业链
在布局绿色能源产业时,青岛提出了“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新能源基地、推进千亿级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链”的“双千”目标。
想要实现目标,终归还是要落到一个个项目中去。
怎样把这些项目资源集聚起来,找到链式发展的契合点,青岛有了新的思考和动作——构建全产业链合作交流平台。
今年3月28日,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在200余家成员中,东方电气集团出任联盟理事长,足见青岛对东方电气的重视。
会上,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建华表示,东方电气将以联盟为纽带,汇聚起“政、企、研、资”多方力量,在创新链上“强根基”,在产业链上“补短板”,在价值链上“拓空间”,加速关键技术国产化进程。
与此同时,东方电气还将积极探索“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新模式,推动核心装备自主化、产业集群规模化,提升青岛绿色能源产业全球竞争力。
字里行间,也是对于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积极回应。
然而,像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如此体量的项目落地,背后必然牵引着一条复杂系统的风电装备产业链。
因此,还有一个细节是,绿色能源产业链链主由三峡集团山东分公司担任,副理事长由华能山东分公司、华电山东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青岛宝鉴科技、青岛汉缆股份(002498)、青岛盘古智能(301456)六家公司担任。
这些企业大多聚集在高压海缆、风电结构件、电控配件、特种船舶配套资源等领域,也将赋能项目落地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截至目前,海上风电方面,三峡、华电、华能、大唐、中船等企业已在青岛启动前期准备工作。总投资102亿元的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一期60万千瓦项目首批4万千瓦实现并网。
诚信配资-诚信配资官网-专业网上配资-专业炒股配资咨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